如何研究新项目?

我有一套比较笨的方法论来做具体的项目研究,非常地笨,但我感觉是行之有效的。如下:

研究新项目的方法:

一、阅读材料

1.每天至少阅读十篇相关文章,通过找出关键字搜索twitter,google等来找素材

2.把最底层的技术,比如白皮书、官网,读明白。

3.阅读质量要求:

1)要读懂

2)要做笔记,哪怕是文章写的很差,也要写下一句,这篇文章狗屁不如,傻逼作者,拉黑。

3)思考并记录,回答以下问题:

(1)我能为这文章/短文补充什么观点/证据,

(2)它有什么推论,

(3)我可以帮它优化表达,

(4)我可以帮它传播(值得的话)吗?

(5)我可以基于它来做其他什么吗?

(6)我可以基于它发财吗?

二、试用产品

1.找出所有的生态产品,并体验一款

2.找出生态上最重要的10款产品,每天体验

3.体验质量要求:

(1)体验后要口述或文字描述这个产品是干什么的

(2)思考产品有什么可以优化的地方吗?

(3)我能在这款产品上干什么?

(4)我能帮产品做什么贡献?

(5)我能用来挣钱吗?

(6)我和团队有什么值得联系的吗?要不要写封邮件去勾搭一下?要不要写封简历去求职?

(7)这款产品和其他产品有什么可组合性吗?配合其他产品,我可以叠加出新的场景吗?

三、找到大师

1.找出该生态最重要的贡献者包括:

(1)主要技术贡献者

(2)最有钱的人

(3)KOL

(4)公认为牛逼的人

2.保持以下的行为

(1)追踪他们的公开发言,关注他们的twitter等

(2)追踪他们的产品(如果有的话)

(3)问自己能向他们学习什么?

(4)问自己能和他们合作吗?

(5)问自己能和他们交流吗?需要和他们见面吗?需要给他们写封邮件吗?能加他们的微信吗?

四、混迹社群

1.列出生态上最重要的社群,微信群、discord群、twitter官网、github代码仓库

2.保持对社群的关注,在里面看信息

3.保持在社群里和其他人互动

五、持续输出

1.每天写一篇相关的文章

2.每天写两短文,公开发表到twitter

3.每天在社群里聊半小时

这是我混迹投资圈多年的方法论总结,但我的投资业绩并不好,在我读完了《研究的方法》这本书后,我感觉我能做的更好。

这本书让我悟出了投资研究的真正目的。

可能你会说投研的目的当然是找到投资标地,得出投资策略,然后等着发财啊,但这是将“愿望”和“目的”搞混了。

“愿望”很难指导达到终点的路径,但“目的”本身应该是暗含了到达终点的方法论。

《研究的方法》这书的前两章篇幅就超过了全书1/3,我感觉是书的灵魂,它提出了做研究要“成为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研究者”。

很多研究者在选题时都犯了一个“愿望”思维陷阱,用一些看似高大上的词来修饰自己的愿望,如“填补学术空白”“重要意义”……之类的,然后把这个愿望当成是自己的课题。

但这些愿望都无助于形成研究路径。

一个好的选择课题的方法要带着归属感和使命感去完成选题,而这个选题的过程往往会诞生出一个非常好的写好论文的大纲。

研究者要有“问题意识”,将自己的研究依附于某个涉及全局性的深度焦虑和切肤感悟,你的课题才有生命力。

然后要挖掘你研究的驱动力,那种由内而外的使命感的东西。

以上几段很难理解,我是读了n遍也才总结出这些模糊的词,权当我说明白了吧。

从这些,我悟出了投资研究的目的,抛开纯粹的愿望,投研的目的应该是“生产知识”。而得出投资标的和策略,只是在生产知识之后的副产品。

说的有点高大上啊,好像是在给我们这些投机份子脸上贴金。

我相信你都读过大量的google能搜出来的,或者在微信群里传播的,各种投研报告。绝大多数这些投研报告,包括binance labs和欧易学院上发表的投研报告,都是某种形式的“编辑”产物,并不是“研究”产物。

“编辑”就是高阶的复制粘贴,“研究”是要创新的,是要生产新的知识。

“编辑”出来的信息,更有可能已经反应在价格里面了(Price in),而通过“研究”生产出来的知识,更有可能让你获得阿尔法收益。

投研最应该生产出哪些知识?举两个和价格直接相关的例子。

1.预测性知识。包括

1)这个项目将来要解决的问题。或者说,这个项目会“成长出”什么利好消息?

创新永远是推高估值最好的发动机。

就比如,以太坊要解决公链的可扩展性、隐私型,这都新的创新点。

你很可能说项目的路线图就可以看到啊,但请考虑这些信息是否已经Price in了。

2)行业的发展方向。

3)行业的用户规模、客单价……之类的

4)预测性风险事件之类的

2.类比性知识。包括

找一个潜在的对标物,来类比你的标的估值。如拿黄金的估值类似比特币的估值。

真正了解一个项目,还有很多要调研的点,如项目的场景,用户可以基于它来做什么,又如项目为整个行业提供了什么新知识,其他项目方可以基于它来长出其他什么东西?

我从《研究的方法》一书里,得到的第二大启发是如何深入挖掘你的资料和评估你的资源。

这个都是技法,书中更多的是案例教学和工具教学,我无法抽象出简短的语句来复述。

如果你面对茫茫多的文章不知所措,本书的第3和第5章,对你绝对有用。

我从书中提到的第三大启发是对“圈子”的理解加深了,什么是学术共同体,以及如何入圈。

我们炒币的,入群=入圈。

但入群更多的是获得噪音,全是噪音。

如何有效地识别真正的特定知识(项目、问题集)的共同体,参与进这个圈子共同发现和生产知识,以及最后获得这个圈子的认可,这对有效获得投资机会是非常有帮助的。

强烈推荐《研究的方法》,做投研的,应该人手一本。

请给本文评分
[总: 0个 平均: 0星]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