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解读仅供参考,需要20%起手续费优惠参考币安推荐码返佣和欧易注册邀请码,交易交流来本站比特币电报群。
Note: 本期内参共约2500字,主要内容有:宏观情报汇总,远古巨鲸唤醒的问题,合约持仓量和爆仓估测,港人建议跟进BTC储备战略,从Compound疑似治理攻击想到的一些话题,等。
/1. 周一,高位上攻。BTC没有延续昨日跌势,空头虚晃一枪,市场复又强势向上而去。一路突破多道整数关口,直接冲到69k上方,已在7万刀城下。USDT 7.28,较usd/cnh 7.27继续维持正溢价。看起来,恰如近日所言,资金的恐高症似乎已经痊愈了。
美元指数方面,依然在104.5一线。黄金微微涨至$2394附近。
交易员们谨慎地等待着美联储最新的政策决定。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本周将维持利率不变,而市场将寻找美联储在未来几个月将如何积极降息的线索。
周五的数据显示,美联储青睐的通胀指标–美国 6 月 PCE 数据符合预期,但核心通胀率增长了 0.2%,略高于预期的 0.1%。此前的数据还显示,在消费需求加速的带动下,美国第二季度经济扩张速度超过预期,达到2.8%,但仍低于2021-2023年3.1%的平均水平。
美元也因风险情绪改善而承压,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从近期低点回升。
在其他地区,交易商密切关注日元走势,因为市场猜测日本央行可能在本周加息。
/2. 链上监测,有沉睡近12年的BTC地址被唤醒,转出了37个BTC。有读者问,是不是私钥被破解了?
他问,这么早的地址,私钥应该早就丢了吧?是不是被破解了?
有点儿无语。其实还是有很多远古时期的矿工或用户,依然牢牢掌握着自己的私钥。
这并不奇怪。
/3. Coinglass 的数据,当前全网BTC合约持仓量达 394.6 亿美刀。
这一数字超过了 2024 年 3 月 29 日创下的 390.3 亿美刀的历史最高水平。
分析师说,这表明投资者对BTC的兴趣有所增加,或预示着BTC将突破历史新高。
听说binance上空头合约比例已经高达55%。
看起来真是向上打爆空头的动力越来越强了?
不过看了下ok上的永续合约费率,目前还是正数。费率机制正在引导空头更多开仓。
这可能是多头还是占优,还需要更多空头与之平衡。也可能是更多开仓,才能有更多爆仓?
Coinglass 数据,按当前主流 CEX 合约持仓情况,若BTC突破 7.1 万美元,主流 CEX 将有 11 亿美元空单清算。反之,若下跌至 6.7 万美元,主流 CEX 将有 19 亿美元多单清算。
印象中,这空单增长速度的确是大幅超过多单。
/4. TechubNews 报道,香港区块链协会共同主席方宏进表示,建议香港政府外汇基金持续购入并长期持有BTC,鉴于BTC长期增值的预期,可以成为香港外汇基金的压舱石。
看,这就是特朗普转向BTC所带来的“鲶鱼效应”。
你可以将信将疑,但你不得不重视。
想想看,连美国自己都开始琢磨囤一些BTC将来用来偿还美债,也就是支撑美元了。那么靠挂钩美元来支撑币值的港元,还搞那么费劲儿干嘛,直接自己囤BTC,未来用来支撑港元岂不更好?
/5. The Block 报道,DeFi 借贷协议 Compound 最近通过的提案引发了社区成员对治理攻击的指控,他们声称一小群人在公开市场上购买大量代币后,得以强行通过审批程序通过该提案。
据悉,提案 289 将 Compound 资金的 5% 分配给Golden Boys设计的收益协议,为期一年。该提案于周日以 682,191 票对 633,636 票勉强通过。该提案的投票于周四晚上开始,并持续整个周末。
链上治理这个东西是个新生事物。虽然早在2018年就有EOS的ECFA(印象中是这个名字)搞链上治理,结果却因为其根本无法确保超级节点执行其决议,而最终宣告失败。毕竟,投票结果不能得到执行,那就没有什么意义。
Compound这个案例则不同。这一次是投票的可执行性由智能合约确保。但是,大家却又对投票是否存在舞弊产生了质疑。
由此反思,BTC用算力投票,拼的是硬实力,似乎大家就没有太大意见。
而换成用token投票,用钱就能买到token,这时候投票结果就会引发舞弊质疑了。
我想,区别到底在哪里呢?用钱买矿机(算力),用算力投票。比起来,用钱买token,用token投票。区别在哪里?
区别可能就在于,矿机(算力)是生产力,而token却不是生产力。
BTC的模型里,是促使钱(生产关系)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而Compound的模型里,却只是钱(生产关系)变成token(另一种生产关系),是一种金融空转。
所以,由此还可以进一步反思 PoS。
我的体会是,“用 A 投票”这个公式里,是用利益来拉动A。这只是手段。关键在于,拉动A是不是拉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拉动了生产力,就是手段用对了方向。没有拉动生产力,只是空转,那就是手段用错了方向。
最终就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UNI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只不过,UNI的大户是投资机构和Uniswap Labs,被牢牢掌控。而他们是掌握生产力的一方。当然,你可以质疑他们是否尽心尽力。
这里就涉及一个习惯性假设:假设大股东一定是所有持股者中对业务发展最尽心尽力的那个。
当然,如果大股东想干坏事,把公共利益悄悄转移成自己的私有利益,中小股东通常也是束手无策的。
在强监管的股市也许还能诉诸于法律。在缺乏监管的web3,估计也只能自求多福,或者期盼狂牛来临有更多傻子来给自己接盘解套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