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解读仅供参考,需要交易所开户参考币安注册和欧易注册邀请码,交易交流来本站电报群,想省手续费参考社群手续费返佣服务。
Note: 本期内参共约4000字,主要内容有:市场动态,宏观经济,超越黄金的预言,solana中文名称,增长动力不同,AI炒币大赛,微策略再次加仓,矿企股为何大涨,EF打工待遇,想和思考的不同,等。
2025.10.21周二,加密市场依然在低迷中挣扎,BTC站住200日均线反弹后,复又跌落,暂位于109k区间。黄金又向上,来到$4340左右的新高度,总市值已经突破30万亿美元的历史性数字!这意味着BTC需要再增长15倍才能赶上黄金。美元指数小幅反弹,暂报98.7点,再度逼近99点。usd/cnh 7.12, usdt 7.15。
美国方面,投资者继续评估持续的政府停摆、贸易相关和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美国经济前景的影响。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西特表示,政府停摆可能在本周结束,这增加了对经济破坏性停摆结束的希望。与此同时,在政府停摆导致数据发布有限的情况下,投资者正在等待周五公布的9月份CPI报告。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在下周降息25个基点,并可能在12月和明年进一步降息。
中国方面,2025年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8%,符合市场预期,但较第二季度的5.2%有所回落,创下自2024年第三季度以来最低增速。9月数据显示,尽管消费补贴政策持续实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创一年来最低增速;失业率微降。在黄金周来临前,工业产出以三个月来最快速度增长。贸易方面,随着企业开拓新市场及假日消费提振内需,进出口数据均超预期。国家统计局警示,风险挑战与外部逆风依然存在,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牢固,但前三个季度5.2%的增速为实现全年5%左右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 下面是对10.20~10.21期间部分行业大事件的思考和点评:
[1]👉 CZ 10.21发帖:预测:BTC将超越黄金。我无法断言具体时间。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时日,但这一转折必将到来。敬请将此预测留存为证。
也相信这一点。
不过,这帖子发在黄金向上、BTC向下的当下,可能是有些不讨好。
[2]👉 Solana官推10.20宣布中文名称征集结束,最后选了:索拉拉。
只能说这个名字很一言难尽啊。
拉拉在中文里是女同。na发大舌头音读成la,Solana读成Solala,那是日本网友,不是中国人的发音特征。
太一言难尽了。咳~反正我也不玩索拉拉……
[3]👉 @woonomic 10.20发帖:上一轮牛市顶点的流动性主要来自“纸面的”衍生品市场。纸质工具具有短期属性,投资者虽会进场但不会长期驻留。本轮周期形态截然不同。“纸面的”流动性已开始消退,而更长期的现货流动性目前仍保持稳定。
不过,他继续说道:切勿将此视为”超级周期”的看涨信号。只要长期投资者的现货流动性出现衰减,市场形势便会迅速转熊。
嗯,对此的理解是:
靠杠杆撑起来的市场,坚持不了太久,很快会被费率等压垮,并造成连环崩塌。
而靠现货流动性撑起来的市场,其实很可能加密市场的现货流动性,是隐藏了在其他市场的杠杆而已。就比如DAT财库公司购买并囤积大饼现货的钱,在加密市场看起来是现金流,但是其实背后隐藏的,是在美股市场或日股市场上的杠杆。
现在DAT模式似乎快要熄火了。
听说,因为DAT这种新模式缺乏监管,甚至已经有动歪脑筋的公司,向大户借币假装囤积,承诺用股票作为利息偿付给大户了。这么玩假的,那只会让这个模式更快走到尽头。
[4]👉 @the_nof1 (nof1.ai)搞了个AI大模型的炒币比赛,实盘操作,挺火的。关键是实盘,每个AI初始资金1万刀。这才跑了十来天(好像是10号开始的),DeepSeek目前大幅领先,盈利和夏普率都很不错。
觉得最逗比的是,nof1的创始人第二天发了个GPT4遥遥领先的截图,官推赶紧转推。结果跑了十几天,DeepSeek后来居上跑到第一名,他和官推都不吱声了。呵呵呵~
看这个表现,十天浮盈近50%,夏普率13.30,可以吊打99%的人类散户了。
很快,率先装备AI武器的交易者,估计会对其他散户开启单方面屠杀。
然后呢?然后就是AI之间的疯狂内卷?
很有趣。
加密市场即将用十几年走完美股上百年走过的路(华尔街专业对冲基金把散户赶尽杀绝)。
另外,以后什么带单群、带单老师这个所谓职业估计要被AI给干掉了。呵呵呵~
[5]👉 @saylor 10.20发帖:已以约1880万美元的总价收购168枚BTC,单价约为112,051美元/枚,截至2025年10月19日,BTC投资年化收益率达26.0%。目前我们共持有640,418枚BTC,总收购成本约474亿美元,平均持仓成本为74,010美元/枚。
微策略还在买买买。暂时还能给市场一些托举。
DAT模式,拼的就是精细化的财务运营。
[6]👉 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矿企股今年暴涨,而BTC其实今年以来基本是横盘微涨,也就是矿企股大幅跑赢BTC(150% vs 15%)。
背后的可能原因非常有趣:这些矿企当初为了扩产能建设了或者掌握了很多电力资源,但是BTC没有继续指数级扩张的情况下,富余电力他们就转手卖给了AI企业。
听新闻就知道,AI产业现在就是吃电的巨兽。电能甚至比芯片更关键,更卡脖子。
很多专家认为中国可能最终在AI赛道跑赢美国,就是因为中国的电力基建做得好,发展更快。
矿企这波实在属于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由此想到,其实我们对待自己的投资、对待自己的人生,也要有“播种”的思维。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播种。种子在未来不经意间,就可能长成一片森林。
[7]👉 前以太坊核心开发者 @peter_szilagyia 10.20发帖称,在EF(以太坊基金会)打工最初的6年,总共只赚了62.5万美刀的税前工资,没有任何额外激励。此期间ETH市值从0发展到4500亿美刀。
看了下,他这封信(写给EF高层的)是2024年5月份写的了。现在又发出来,可能是因为刚刚“离职”了,找点儿关注吧?
也就是说,他从2015年干到2021年,6年,每年大概只领工资,税前10万刀(大概rmb 70万,就是放到中国也不过是一个一线城市互联网大厂资深工程师的待遇水平)。
心生不满,但还在继续坚持。到了2024年5月,受不了了,给高层写信。然后,2025年底,离职。
他还认为,以太坊表面上去中心化,但实质上是Vitalik、5-10个核心、1-3家VC掌控一切。
其实自古以来,人离开组织大致不外乎三个原因:票子的问题(觉得钱没给够),位子的问题(觉得没有权力),梯子的问题(觉得没有发展)。
不过,从另一个方面讲,大厂的待遇高,是因为大厂大平台,吸收更大价值并进行重新分配。这是中心化平台特有的攫取能力。
区块链去中心化协议真的能够或应该从生态中攫取如此巨大的利益吗?这个问题是存疑的。
记得前BTC核心维护者Wladmir van de laan好像作为Bitcoin Core的领导者,一年也才10万刀左右的待遇而已。主要靠捐赠,因为BTC没有基金会。
也许正因为协议/开发团队不攫取生态利益,不与民争利,所以代币本身才能吸收到最大的价值吧?
[8]👉 昨天有感而发写了一篇《为何迷茫困惑?做的太少,想的太多。》,有一些交流过程中的补充。辑录于此。
所谓“想”是want(想要)的想,比如“我想一夜暴富”,“我想财富自由”,“我想获得更大的利益/权力”,“我想成为有用的/受尊敬的人”,“我想项目取得成功”,“我想这个问题得到解决”,“我想你们应该这样干/那样干”,等等,等等。
而“思考”是think,强调战略性,是定义问题、思考解决方案、考虑资源约束、找到约束下可执行的最优路径,甚至推动落实,拿到结果。
就难度而言,可能出乎大家意料的,由易到难的顺序反而是:
想 < 说(表达) < 做(实干) < 思考
把我想标榜为我在思考,很多时候不过是自我麻痹而已。真的思考一定会指向行动和破局。
很多人甚至会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而每天不思进取地麻木地重复做事,就像很多打工人那样浑浑噩噩地混日子。
其实这个问题,王阳明在几百年前就讲清楚了,他说:什么是真知?嘴上说说的都不是真知。缺乏行动的知,决不是真知。